律师行业的激烈竞争,已经让好多同行为业务来源不足陷入焦虑。本人认为,解决业务来源不足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对大多数律师来说,最为可靠的,还是应从专业能力的不断精进入手。今天,我根据对行业的观察与思考,就律师专业能力的五层境界谈点浅见。
第一层:会。律师在未独立执业期间,跟指导老师学常规流程和所跟业务的基本技能,我称之为基本技能应“会”阶段。这阶段有长有短,其任务是把自己从毕业生训练成初级律师,具备法律专业人士的基本素养。这阶段除了能配合好指导老师的业务外,还应掌握初级律师常办的其他几类业务办理技能,培养规范的执业习惯,为独立执业作好准备。除了主动训练有条有理“干”的能力外,还应积极主动地训练“写”与“讲”的能力。好多青年人在这一阶段因为待遇和环境不理想而自律不严,“放飞自我”,满足于通过考核,而达不到基本技能应会程度。前面基础不牢,后面的专业能力便难以续造。因为独立执业后,迫于生计,忙碌而无条理是大概率现象,专业精进之路会走得很慢。
第二层:熟。律师入行六七年,一般应该能够熟练地做好某几类业务,达到“熟”的程度,完成从初级律师到成熟律师的转变:其中有一二项业务技能能体现特色,可吸引律所内外合作,让同事同行们知道自己在向哪些方向努力,并能熟练完成哪些业务,让业务忙的同事同行放心把业务交过来合作。在这一阶段的律师,做事有条有理有信心,能够熟练应对客户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他们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做的业务类型往往比较杂(特定团队律师除外),也确实忙,但忙和杂不等于可以没有专业思考。忙案子时做啥学啥,空下来时仍然可以在一二个专业方向上集中精力进行学研。不少人认为有市场才会有专业,某类案子多了才可能练出专业能力。这在哲学上讲,是只承认了存在对意识的基础作用,而不承认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俗话讲心想事成,是指先有心灵的热切向往和引领,后经反复实践练出干成某一类事的能力。有专业计划的律师,在这阶段虽然忙,却已经在思考专业提炼和应用,有的已经积极加入省市律协专业委或者其他行业协会,扩大交流范围,找到行业参照系了。
第三层:专。追求专业精进的律师,至迟到入行十年,对某一二类专业性很强且个人有兴趣有入门深造条件又有市场需求的业务,要达到“专”的程度。当然有的领域的专业,并不需要很长时间积累就会达到专的水平。所谓专业水平,一般指的是至少对某一二类业务的法律关系主体、要件事实、请求权基础等相关要素能够准确判断,并能够迅速形成处理方案,办理经验已较丰富。专业律师是与非本专业的律师相比较而言的,有专业方向的律师,一定会有专业的流程和标准,也常常会有专业文章和专业课程(课件)向外输出,专业上的口碑会慢慢积累,专业方向的客户也会多起来,时间久了差异化发展肯定会比同质化发展更有优势。有律师担心做专业在创收上不一定合算,怕被客户标签限定,反而影响其他优质业务来源。其实不然,专业律师一般都能够做常规业务,只是要把精力集中在选定的专业上而已,而万金油律师却难以做好专业业务。业务好的时候专业律师会有更多选择,而业务普遍萎缩的时候,专业律师的抗跌性一般会好于万金油律师。专业集中在一二个,创收却不限专业,这条道上走稳几年后,在创收上会较快达到律所合伙人门槛。此时要对外进一步扩大交流,紧跟当地乃至全国专业领域的头部律师,不断扩大视野,提升实务能力。效率提升了,效益也会提高,步入良性循环道路中。
第四层:精。在专业道路上继续精进,迟早会达到“精”的水准。我理解的精,是与一般专业律师相比较而言,对事实的判断更加精准,对法律的应用更加贴切,从条文中看清规则,在规则之上看到原则、原理,处理路径和服务方案能经得起检验,而且在理论上会有更多专业成果出来。此时,对业务的承接应该有所选择,不再走又专又杂的路子了,要把精力集中在效益好而自己有足够把握的专业领域,业务的门类不算宽,钻研的深度却足够深,服务的地域也足够大。从专到精的路径,有的是集中一段时间搞专业而放弃其余,有的是长期主攻专业而不放弃其他,所以这个过程从时间上会有差异。我所有个同事专做投融资,专业做四五年后,就成为投融资法律领域的专家了,好多大国企的投融资项目评审都邀他参加。他的专业化是在做某个特定行业中磨练出来的,是将专业能力应用于特定行业的结果,比一般的做公司业务的律师更精细,更能找到优质客户。顺便说明,专业是能力,行业是服务的领域。服务某个行业的时候,专业要求更高,而且许多时候需要多个专业的综合服务。律师聚焦某个行业的好处是可以有复制的机会,因而效率更高。律师进入“精”这一阶段后,其创收一般会进入本地律师创收前部,但专业水准与创收虽有关联却不必然,因为专业水准是创收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且有的专业短期出效益需要一些配套措施,特别需要在市场广度上下功夫。
第五层: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往前走,律师的专业能力被行业所认可,在行业里享有很高声誉,其在擅长领域几乎不会被难住,拿到再难的案件三下五除二就剖析清楚,许多时候不用看资料只要听就能知其所以然,因为他的大脑中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就像庖丁解牛那样,“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对工作对象就达到“明”的状态了,难点与破解方法了了分明,知彼知己知第三方,能进能退择机而动。这个“明”的状态,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清规律之后才有的,正是庖丁对文惠君所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此处的道我理解是规律,是反复实践、多角度比较和正确归纳出来的。掌握了规律,不仅能看清案子或其他业务自身,而且看清楚其背后的因素,能帮助客户把实现效益和回避风险有机结合起来,主客双方常常是互相成就了。
从会到熟,从熟到专,从专到精,从精到明,需要立志、用心、坚持。囿于能力与见识,我对专业精进的认识止于此,恐有不当之处,只希抛砖引玉,寄望于更多的青年才俊们不断实践和探索。
作者:马传业
审稿人:兰军华